当前位置:首页 >> 拟花蔺属

关于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密花冬青华山竹马塘葶苈蕨状嵩草西蜀丁香

2022-07-11 11:19:18  7月农业网

fjrigjwwe9r1EC_ArticleContent:Content近年来,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种植规模和产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品牌影响力日渐凸显,葡萄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高效产业和致富产业。为进一步掌握全县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期,公安县农办、农业局组成专班深入到埠河、孟家溪、麻豪口等乡镇开展调研,并就加快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现状

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受益面积3.5万亩,种植农户1万余户,年葡萄总产量10万吨以上,年产值4亿多元,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1﹒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以年均0.8万亩的速度递增,从2006年的5000亩发展到现在的4.5万亩。在面积增加的同时,葡萄种植逐步向规模区域化方向发展,重点产区埠河镇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全镇60%的村较大规模种植葡萄。埠河镇因此被列入国家星火富民工程万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点、中国葡萄科普示范基地。同时,全县沿国省道的部分乡镇也纷纷加快发展步伐,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

2﹒品种模式由少变多。在品金线兰种结构上,经过不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全县葡萄由最初群众自发引进的23个品种,发展到现有的1020个主推品种,形成了早、中、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在栽培模式上,大力推广避雨、大棚等设施化栽培,全县葡萄设施栽培面积达2万亩,其中避雨栽培1.5万亩,大棚栽培5000亩,占受益葡萄面积的60%。特别是去年以来,荆州绿环公司实行“公司吉林藨草担保、大棚补贴、分年偿还、群众受益”的模式,葡萄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推广,对提高公安县葡萄品质,增加葡农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3﹒产业效益由低变高。在国家葡萄产业体系、中农大、华农大、省农科院、长大等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双向调控”、“控产套袋”、“双禁栽培”、“三沼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普遍推广,公安县葡萄产量稳定可控,品质优良,加之打好销售“季节差”,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亩平收入达到1.2万元,是水稻的10倍、棉花的5倍。特别是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发展,呈现出“兴一业、带百业”的良性互动局面。水泥、钢丝、防鸟网、套袋、农药、有机肥等相关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在葡萄销售季节红红火火,小葡萄带动了大产业。

4﹒品牌影响由弱变强。上世纪90年代,葡农都是靠肩挑手提,吆喝买卖。近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推介和扶持力度,连续三年举办“葡萄节”,提高公安县葡萄产业的知名度。大力培植中介流通组织,全县有3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活跃在武汉、长沙、广州、上海等地,宣传、推介、销售公安葡萄。荆秋缘、绿环、天心眼、永红、鹅翅港等葡萄专合组织,采取代办、联营、自营等多种方式扩大市场销售,促进葡萄的深购远销。现在每年46月份,外地客商就早下订单,葡萄销售旺季时,仅埠河镇每天就有100多台5吨的货运车往外运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北方产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目前公安县栽种的葡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藤稔”系列为主,占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80%,该系列葡萄好种丰产,但葡萄果软,不易储存、运输,上市时间大部分集中在7月份左右,且多以鲜果销售为主,葡萄储藏加工、转化增值还未起步,一旦遇到销售问题,市场风险很大。

2﹒葡萄生产技术标准不一。目前全县大部分葡萄种植户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流程。部分种植户为了抢季节、增产量,超标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绿色、环保上要求不严,对公安县葡萄的品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葡萄产业发展链条不长。近些年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每年以5000亩的速度递增,每年需要葡萄苗木100200万株,但全县葡萄苗木95%从浙江金华等地购进,不仅价格高,有些品质也得不到保障。同时全县每年10万多吨葡萄,90%以鲜果销售为主。而公安县没有用于储藏葡萄的冷库、以葡萄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种苗、加工链都还没有形成。

4﹒专合组织作用发挥不大。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大量出现。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葡萄专合组织20余家,但真正管理规范、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不足5家。全县大部分葡萄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服务社员功能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1﹒坚持区域化布局,建设优质葡萄板块。要按照“科学规划、聚焦特色、壮大规模”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公安县萄萄产业区域及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大力推进规模化。由公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引导,促进葡萄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以埠河镇为核心,“四线推进”的格局,即沿207国道、荆东高速、公石省道、沙渔省道建设优质葡萄长廊,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78万亩左右。二是大力推进特色化。以天心眼、永新、鹅港等村为示范,进行品种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的葡萄产业布局,打造一批葡萄生产专业镇和专业村。三是大力推进设施化。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兴建标准园区,发展避雨、大棚等设施化栽培。力争2015年,全县葡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万亩,占葡萄种植面积的70%左右;新发展葡萄种植及葡萄更新换代种植设施栽培达100%。

2﹒坚持标准化管理,打造绿色无公害葡萄。一是统一优良品种。依托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建立以金秋和绿环为龙头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引导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形成早、中、晚熟品种齐全、花色多样的葡萄种植体系。二是统一技术管理。以荆州市葡萄协会为中介,制定培育和管理技术规程,定期印发技术要点,并不定期地组织技术培训,全面推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推广配方施肥与果实套袋等新型技术。三是统一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加快设施葡萄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取得葡萄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单位或企业给予奖励。

3﹒坚持市场化运作,拓宽葡萄销售市场。一是举办葡萄交易会,吸引市场。按照“政府搭台、协会唱戏、葡农受益”的方式,丰富节会举办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公安对外形象以及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初步实现“以节兴农,扬葡萄产业盛名、树公安地域美名”的目标。二是规范专业合作社,服务市场。引导专合组织联合建协会,广泛吸纳农户,逐步建立起“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挥专合组织在科技培训、质量监督、市场营销、果品展销、培育经纪人队伍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设施葡萄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栽培,真正将葡萄协会办成民办、民营、民管、民受益的组织。三是壮大经纪人队伍,拓展市场。通过经纪人预约收购、上门收购、农超对接等方式,不断开辟葡萄的销售渠道。四是组建专业交易市场,稳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农民集资、股份合作和项目争取等方式,按照“一专多用”的思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葡萄交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4﹒坚持产业化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条。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建立产业基地。在农业项目、政策扶持上,重点向绒毛草葡萄产业倾斜,对葡萄优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和葡萄套叶兰属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对农民种植葡萄予以直接补贴。将葡萄种植纳入农业保险的范畴,对保费予以补贴。鼓励金融部门加大葡萄项目支持力度。二是促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葡萄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葡萄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葡萄协会参与产品保鲜、销售,开展产销对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发展休闲旅游,拓展产业功能。把葡萄休闲旅游列入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每年在葡萄生长成熟季节,农业和旅游部门广泛组织各类节会和旅游活动。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效益。

头像海报
寒假H5模板
评分H5模板
轮播图H5模板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